今人情态面面观  佛法心药对症治(二)

时间:2012-11-29 19:18  来源:洗心禅寺   作者:妙华法师    摄影:  点击:
一、应激
    一般人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正反经验都会有,比如忍耐、等待、迂回、潜伏、精进、专一等,全面成长。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有些人心理却没有成长,一旦受到意外打击,很难恢复健康,长期沉浸在痛苦之中。尤其人过四十,应激反应差了,凡事往坏处想,往好处做,凡事预则立则不劳才对。一旦发生,应坦然面对。

佛法心药:
    苦、空、无常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但一般的社会教育中很少提及,认识苦空无常的道理,给自己提早打预防针是有必要的。
佛法至境:
    般若性空,色空不二。

二、涣散
    因家境、家教、文化、教育等积极因素的缺失,造成的活着没有方向,没有意义,提不起精神的心理状态。久而久之,表现为对人对事听之任之,麻木无味的生活状态。需要指出的是,有人发了财,升了官之后也会因为没有文化,没有信仰,人生观价值观丧失而出现涣散的精神状态。或者说叫人生高地,其实高地之上还有高山,高山之巅还有主峰,只是因各种原因没有看到而己。

佛法心药:
    精进对治懈怠。精是专一不杂,进是进取。从好人善人贤者圣者来看,涣散都是做人修行的负面心理。山外有山,人上有人。
佛法至境: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三、依赖
    九零后出生的人,相较上辈人而言,生活和事业上较多依赖。计划生育形成的独生、经济积累造成的财富盈余,逆境和挫败教育的缺失,造成人的先天不足和后天不足,都容易形成依赖心理。依赖就是生活工作上不能自立自主,或依赖单位,依赖父母,依赖丈夫等。凡是健全的社会人,生活工作不能自主自立的,心理上一定是对人事产生了依赖。这虽然不是精神病学领域的事,但作为社会人来说,一定是不健康的。有很多人的心理病情虽然不能上升到精神病的层面,但也不在健康之列,有人称之为亚健康。亚健康大有文章可作。

佛法心药:
    自利方能利他。会游泳才方便救人。给是快乐,接受是痛苦。
佛法至境:
     自主才有自在。不造业,不欠债才叫解脱。
                                                          妙 华
                                                         2012.3.4
 

(责任编辑: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