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本质(一)

时间:2013-02-11 13:12  来源:洗心禅寺   作者:妙华法师    摄影:  点击:
    我的体会,所谓修行就是修心,不应当专对那些辞亲割爱,在泉边林下出家修行者而言。在社会生活中,你我都有各自的角色,要做好这些角色,恐怕都得学会修行。世界是个大禅堂,社会是个不大不小的禅堂,家庭是个小禅堂。你我从某种境况下而言,就是出家的和尚和尼姑。谁的悟性高,谁才能生活得好,谁才能自在而解脱地活着。谁的悟性差,他就会处处碰壁。经商、求学、为官、做人,少不得一个“悟”字。悟性是生活和事业成败的关键。
    在家如此,出家更是如此。
    达摩因“悟法”而传法,二祖为求开悟而断臂,三祖、四祖、五祖各有所悟,慧能,“与言下大悟”而成为六祖,影响了整个中国佛教的走向。
    悟由心悟,悟什么,怎么悟,悟了以后又如何?佛陀说法四十九年,就是为了启发我们的心智。生活中的你和他,为什么不以佛为师,向佛请教?你不用交学费,只需要一颗真诚善良的心。
    我知道,你可能和很多人一样对佛陀一无所知,或者知而不全,或者心存疑惑,或者误解不少。我可以告诉你,多年前我和你一样,在同样的环境下生活,受的是相同的教育,对人生和宇宙的认识也是大同小异。也可能是善根的发现,也可能是苦难使人增智,走入佛门,深入参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我的心智成熟起来,人生不再迷茫,生命富有而充实,每天生活在清净、快乐之中。我本来想和所有的有缘人共悟共语,但是,我们还是无缘谋面,所以,我想用文字和大家交谈。如果你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我想此书可以印证你的智慧;如果你是一心向善的人,但从来没有人对你肯定,我想此书可以肯定你的善良。不用怕,如果你是一个凡事想不开的人,在这里佛法可以为你增容。如果你是一个烦恼不断的人,在书中佛法会告诉你断除烦忧的方法。佛是大医王,专治人们的心病。
    用佛法的态度去生活一回,用佛法的态度去处理人和事,用佛法的眼光看世界,你可以轻轻松松、快快乐乐、自自在在。
    我可以负责地告诉你,在中国大地上,流传了二千多年之久的佛法,几乎不用论证,时间就是最好的、最有力的、最直截了当的证明。有些说法一定会对你产生误导,有些人和事可能有佛法的色彩,但都不是佛法的正版。
     “以法为岛屿而安住”。
     “以自己为岛屿而安住”。这是佛在《阿含经》中说的。
    当然,不论是你说、我说、他说,我们听听佛陀怎么说的。
    四依法是;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法不依人。现实中的很多情况证明,佛陀在遗教中说出的四依法是有远见的,对于防止偏离正道也是有效的,也为正信者提供了依据。
    我想用排除概念的方法告诉你佛法的真实品质:
    佛教之所以流传了二千五百年之久,必然有其独特的品质,独一无二的理论特色。我们必须学会对其进行鉴别:一方面,有些人为了符合现代文化思潮,说佛教是唯物论,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佛教之所以成为佛教,这个概念的本身就是对它定义的最好说明。也就是说,只有当佛教保留了其品质和特色,佛教才是佛教。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说佛陀是唯物论者,或者说佛法是唯物论,似乎是易于被现代人所接受,迎合了一部分人的胃口,但是却没有表达出佛教的品质。从对佛法的研究和思维当中我们会发现,在对人世间存在的事物进行阐述和表达的时候,佛陀好象是一个唯物论者。比如,他肯定地说有三千大千世界;他告诉比丘说,一碗水,如果没有经过过滤的话,有八万四千条生命;他对于物质极细的恢复,用牛毛、羊毛和临虚尘来表示。所有这一切仿佛给我们造成一个错觉——
    佛陀是一个唯物论者。其实不然,当对佛法进行深入研究和思维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佛陀认为这个世界从本质上是由无明和一念心而产生的。没有创造者,也没有第一因。这个世界最初是由我们心念的作用而形成的。也就是说,我们一念无明的心先于客观世界而存在,或者说世界是我们的心的投影。虽然佛陀对客观世界的观察是如此的细微,但在回答人生和宇宙本体或本质的时候,他是唯心论者。谈到唯心论的时侯,人们总是不能心平气和地,用一种公平的、客观的态度来谈这件事,仿佛说唯物论的时候,一切都是正确的,说唯心论的时候,一切都是被否定的。其实从学术的角度来看,唯物和唯心上千年的辩论,并没有决然地说出谁是谁非。因为佛陀是一个唯心论者,并且用他博大精深的思想论述了自己的观点,这是佛教认识世界的特色之一。比如说,佛教涉及到客观的物质世界,但是,它的主要对象是有情生命,有情生命在佛教当中被认为有六大类——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的有情生命。为什么要面对这些有情生命呢?第一,佛陀从他悲天悯人的情怀出发,不想眼见众生在长夜中自甘沉沦,痛苦、烦恼而没有出期,所以他以他出世的品格要拔济救度众生。而众生的生命本质就是“心”。所以在佛法当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是:“一切唯心造”、“万法唯心”、“万法唯识”。佛陀在和有情生命观察和交流的时候,把有情生命的“心”是放在第一位的。所谓擒贼擒王,修行修心。因此我们应坚定地认为,佛陀是唯心论者,佛法是唯心的。当我们这样表达的时候,它才是公正的、客观的,才是心平气和的。我们没有必要被一种先入的思想所左右,无论唯物还是唯心,都是认识世界的方法,而方法在认识和发展过程中,应该是可以或者允许并存的。各种思想和学说应该是平等的。(末完待续)
 

(责任编辑:悟德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