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山意外发现5块古碑 再现明代高僧传奇风采

时间:2013-04-26 19:36  来源:   作者:    摄影:  点击:

 

  “我们本想找传说中的佛龛的,没想到佛龛没找到,却发现了五块古碑!”今日,在南京栖霞山风景名胜区工作的李先生告诉记者这一意外收获。据了解,这五块古碑是栖霞山定照庵记碑以及素庵、影斋等法师的塔铭,这些碑文和塔铭为后人揭开了明代栖霞山高僧的诸多往事。

  荒草野树掩映五块古碑

  李先生介绍说,今年春季,曾有游客提供线索,说在栖霞山后山的西南角发现了佛龛。这个线索让工作人员大为兴奋。

  据史料记载,早在南朝开始,栖霞山就是佛教名山,名扬天下的栖霞山千佛岩石窟正是那个时期开始兴建的,此后的历朝历代都曾在栖霞山修建佛教建筑。李先生说,除了千佛岩外,栖霞山上还曾凿建过不少佛龛。近年来,栖霞山的天开岩、白鹿泉等区域陆续发现数批佛龛群。接到游客提供的线索后,他们特地组织人员上山寻找。由于许多佛龛群的位置隐蔽且规模不大,一般都不容易被发现,特别是春夏树木茂盛,寻觅的困难更大,几次寻找未果,只好暂停。

  到了11月,眼看山中的草木枯败了大半,管理处组建了5人搜寻小队再次进山,这次终于有了令人惊喜的发现。在一条小径深处,工作人员意外地发现了五块古碑。

  由于小径痕迹非常模糊,没有工作人员布置下的“暗记”一般人根本找不到。在李先生的带领下,记者沿着小径一路蜿蜒深入,忽高忽低地艰难行进约20分钟,眼前忽然别现洞天。这里杂树环绕,中间是一块难得的平地,5块古老的石碑,北二南三,相距近十米,静静地对立着。古碑约有一人高,其中一块上面字迹画纹已全部湮灭,其他四块也均有不同程度的风化。离碑数米远处,隐约可见有残石堆垒成墙的遗迹。

  明代高僧师徒曾在这里修行

  为何在这深山之中,如此规整地竖着五块古碑?这里曾经存在过什么建筑?带着疑问,工作人员对古碑进行了清理。据介绍,这五块古碑,除一块完全不可辨识外,其余四块分别为《定照庵记》、《大明赐紫素庵节法师塔铭》、《栖霞影斋珠法师塔铭》和《大明赐紫一心敬和尚塔铭》。其中《定照庵记》、《大明赐紫素庵节法师塔铭》、《栖霞影斋珠法师塔铭》上的主要文字内容都保留下来了,而《大明赐紫一心敬和尚塔铭》则有一半以上的文字已无法辨识。

  通常来说,高僧圆寂后盖塔纪念,塔身会有塔铭,记录其生平及功德。根据古碑上的文字记载,明代高僧素庵曾在这里建造定照庵,并与弟子在这里弘法修行。

  皇太后赐金缕袈裟

  据专家考证,素庵法师为明代高僧。其出生于湖北襄阳一户姓钟的名门望族,自小便以孝顺而名闻乡里,成年后出家修行,博通大小乘。其相貌奇古,头颅方直。面目有光。声音如钟。于是北游五台,南礼普陀,后来到南京,在栖霞寺讲经十年,广受欢迎,弟子云集。一天,素庵法师打算离开栖霞山,便写下几句偈语:自入栖霞已十年。东修西补未曾闲。掀翻瓦砾成禅院。除剪荆榛作菜园。每炼蔬羹供海众……没想到受到弟子的极力挽留,于是又留下来,并在寺院的西边选址,又建了一座庵,面钟山而背岣嵝,俯清流而荫茂树。庵名初为“观音庵”,后来定名为“定照庵”。1593年,素庵法师圆寂,享年75岁。其弟子如敬为其建塔。

  作为一代高僧,素庵法师在明代的《高僧传》里也有其传记,但新发现的碑文,内容之丰富远胜传记。比如据《大明赐紫素庵节法师塔铭》记载,素庵法师讲经说法,远近闻名,当时的皇太后曾赐之金缕袈裟。明代文坛盟主、史学巨匠王世贞也曾慕名请素庵到太仓的淮云寺讲法华经。

  曾从栖霞赶到少林求学

  《栖霞影斋珠法师塔铭》的碑文也保存较好。影斋为素庵法师的弟子。他是素庵的老乡,湖北孝感人,自小出家为僧,成年后来到栖霞寺,跟随素庵法师学习了十五年。素庵法师尽授所学。一天,影斋向师父请教“教外别传之旨”,素庵法师便鼓励他前往少林寺,向幻休和尚求学。

  幻休和尚当时是钦命少林寺住持。影斋在其指导下参公案证悟,四年后学成。幻休十分欣赏其才学,欲留其接掌少林,但应素庵法师的召唤,影斋终于又回到栖霞寺。据“塔铭”记载,有一天,一名僧人前来辞行说:我意欲行。影斋答道:你不知佛意祖意而随自意耶?成为一时佳话。1615年,影斋去世,时年72岁。

  董其昌曾为古碑题写碑额

  由于素庵、影斋等均是一代高僧,因此其塔铭以及《定照庵记》多出自当时名流之手笔。比如素庵法师塔铭的碑额出自当时著名书画家董其昌之手。而塔铭的具体内容则是由利玛窦的好友、一代名医王肯堂所撰写。王肯堂医术高超,当时就成功地做过落耳再植术。《定照庵记》古碑由王世贞的同乡名工沈幼文所刻。而《栖霞影斋珠法师塔铭》则是由明代南京著名书法家欧阳序所书。

  定照庵旁除了建有素庵法师塔外,还有四座塔,都是素庵法师的弟子,其一便是影斋。专家表示,这些塔铭丰富了栖霞山的人文历史资料,对考证栖霞山的佛教源流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