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接受专访 谈善款管理

时间:2013-04-26 19:36  来源:   作者:    摄影:  点击:

林碧玉 台湾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副总执行长

  中国消除贫困奖全球奖获得者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接受专访,谈善款管理

  在台湾,80%的个人捐助都捐给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慈济义工遍布全球,出现在全世界许许多多有灾难与苦难的地方。

  成立以来的20年间,其开展的扶贫和人道主义救援,已惠及数千万贫困和受灾人口。

  今年8月,苏州慈济慈善基金会挂牌成立,成为内地首家境外全国性基金会。

  昨天,世界消除贫困日,在第三届中国消除贫困奖颁奖仪式上,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将全球奖颁给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

  值此之际,本报对台湾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副总执行长林碧玉及宗教处副主任王运敬进行了专访。

  有人说,世界上出现灾害时,首先到达现场的会有三种人,一是抢救人员,二是新闻人员,三就是慈济人员。围绕着慈济的慈善理念,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副总执行长林碧玉及宗教处副主任王运敬给以一一解释。

  理念

  以戒为制度,用爱来管理

  新京报:慈济的慈善理念是什么?

  慈济:慈济是个实践团体,推广的是以人为本,感恩、尊重、爱的基本理念。从慈济基金会成立那天起,每个慈济人都是用感恩的心加入慈济,我们不是来奉献的,我们是感恩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去帮助人。

  在慈济,要求人人之间互相尊重,以戒为制度、用爱来管理。我们没有所谓的现代化管理,

  在佛教的五戒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十戒。即不杀生;不窃盗;不妄语;不喝酒;不邪淫;不抽烟、不嚼槟榔;不赌博、不投机取巧;孝顺父母,对亲朋和颜悦色;遵守交通规则、戴安全帽;不参与政治、示威游行。这是慈济的基本戒律。一旦成为慈济人,就要承诺做到这些。

  新京报:如何管理每年数十亿元新台币的善款?

  慈济:在管理上有两个层次,在实际运作上,要做到专款专项,每一笔捐款都有收据,收支要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第二层面就是精神上的,财务管理要做到秉承诚正信实,这是整个基金会运作中重要的价值。因为我们的信念,才能有人相信我们,愿意捐款。

  善款

  曾拒绝2亿美元捐款

  新京报:慈济的善款来源有哪些?

  慈济:善款九成左右是小额捐款,我听说在大陆有人为抗旱捐款2亿,这对慈济来讲是绝无仅有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谁一下子捐给慈济上亿的善款,我们接受的都是1元、2元、100元的小额善款。

  我们也期待有大额捐款,但事实上,一旦有这样数目巨大的捐款,对我们也是沉重的负担,因为感恩的同时,也会担心达不到他期待的目标。

  新京报:如果有上亿元捐款,会接受吗?

  慈济:要看具体情形,要知道捐款人对我们是否了解,这是最重要的,因为募款是有形的数字,最重要的是无形的爱心、无所求的付出,因为慈济人是无怨无悔无所求的,所以我们也希望捐款人也无怨无悔无所求。如果只是用具体的钱数去帮助人,这不是我们的最终想法。所以,募款很重要,但募心更重要,人人都爱自己、爱家人、爱社会、爱国家,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目标。

  慈济曾拒绝过2亿美元的捐款,就是担心受对方控制,所以,我们对捐款对象是有考虑的,要了解他的心。

  高效

  我们能跨越心境上的障碍

  新京报:汶川大地震时,地震当天下午3时许,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齐晓飞就接到慈济电话,地震第三天,慈济义工就已进入四川。慈济是如何做到高效救助的?

  慈济:也分两个层次。慈济推广社区志工,即在邻近社区的慈济人要彼此认识,当一个社区有紧急事情发生时,需要慈济人救助时,就可在很短时间内,最快地付出爱心行动。透过社区志工,缩短了在救援过程中产生的交通等方面的等待。

  再者,是精神层次上的,慈济把全天下人都当做自己的家人,这种心情是一种动力,也是我们能快速达到灾难现场的动力。当把全天下人当做一家人时,我们不会在意肤色不同,不会在乎宗教不同,不会在乎来自不同的国家,所以,我们能跨越种种心境上的障碍。

  汶川5·12大地震发生时,我们对交通等方面进行了解和评估后,5月14日,大陆的慈济人就已赶赴灾区,15日,台湾的慈济人前往会合。从那时,7天换一批人,一批批慈济人奔赴灾区。因为,家人遇上了困难,我们要最快赶到身边。

  借鉴

  保证最大程度地使用捐款

  新京报:慈济的佛教慈善模式有没有可能在大陆的慈善组织复制?

  慈济:慈济有形的模式是可以复制的,但无形的部分,要看对方的价值观。如果认同的话,也许不用一分钟,甚至不到一秒钟,就可以和慈济在一个方向一起努力。

  比如,我们要为捐款者负责,保证最大程度地使用捐款,我们坚持慈济人直接接触,因为直接,能够让受助人感受到我们真诚的爱心,感受到人性的温情,我们把这种关怀看得比物资和善款更重要。比如,在捐赠二手衣时,全部都清洗熨烫过,打理得很整洁,对方觉得慈济的工作很细致。

  新京报:和慈济相比,内地慈善组织有哪些待改进的地方?

  慈济:与其说是看到问题,不如说我们看到很多契机。慈济创办人证严法师说,缺角杯子视为圆,有缺角的杯子,不要去看缺角那一边,整个杯子还是完好的。在大陆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非常快,各方面越来越好,我们看到的契机在于,大家不再只专注自己的生活,能把关怀的胸襟扩散到邻近区域,扩散到邻近国家,甚至扩散到全球,爱人的光辉是文明最核心的价值,这正是很好的机会。

  新京报:在内地具体开展了哪些救助项目?

  慈济:主要分成几大类。在慈善方面,包括个案救助、紧急灾难救助、冬令发放等;教育方面,包括援建学校,目前,在内地已援建54所中小学校;医疗方面,既有个案帮助,也有帮助解决青光眼、白内障的光明行动;人文方面,举办亲恩浩连天这样的活动;环保方面,主要是环保理念的推广和落实;还有做得非常好的骨髓捐献项目,台湾慈济骨髓中心,有世界上最大的华人骨髓干细胞样本库,大陆是台湾骨髓的最大受赠地。截至今年7月,慈济骨髓中心已供给内地935例骨髓。

  【数字慈济】

  全球人道援助70国

  全球人医会据点58处

  全球援建学校14国163所

  全球住屋援建13国15867户

  全球慈济据点47国345个

  全球义诊服务39国超过160万人次

  全球骨髓捐赠暨外围血捐赠27国2024例

  【点评慈济】

  它是中国慈善组织在全球做扶贫和人道主义救援的楷模。近20年的时间里,慈济先后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做过扶贫和人道主义救援,救援资金物资达数亿美元,惠及数千万贫困和受灾人口。在逐渐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中国应该也能够为全球扶贫和人道主义援助作出更多的贡献。慈济作为一个中国慈善机构在全球扶贫的实践对我们具有示范意义。———中国消除贫困奖颁奖词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底东娜 专题摄影/本报记者 李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