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保存佛指舍利的四层木塔修建于唐高宗时期

时间:2013-04-26 19:36  来源:   作者:    摄影:  点击:
     陕西法门寺唐代佛指舍利地宫经考古发现后举世闻名,然而其在唐朝时的保存条件却鲜有人知。专家研究发现,唐高宗为保存这枚珍稀的佛指舍利曾修建了四层木塔。  
   
  陕西省法门寺博物馆馆长姜捷说,唐高宗在显庆四年至龙朔二年,按照唐初制定的“三十年一开”的传统,如期举行第二次迎佛骨盛典。这个时间,法门寺真身宝塔在唐高宗的支持下由单层木塔改建成了四层木塔,并在塔下首次修筑安奉佛指舍利的石室,按照帝王陵墓的规格建成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塔下地宫。 
   
  为何是唐高宗时修建了法门寺四层木塔呢?史载,根据道宣律师《集神州三宝感通录》记述,唐高宗曾“敕使常侍王君德等送绢三千匹,令造朕等身阿育王像,余者修补故塔。仍以像在塔,可即开发出佛舍利以开福慧。僧以旧材多杂朽故,遂总换以柏,编石为基……”并有碑铭载“二圣(指唐高宗与武则天)亲造九重宝函”,这些与考古发现相一致。 
   
  法门寺博物馆副研究员李发良说,可以看出唐高宗朝开塔供奉佛指舍利时对法门寺塔进行了大规模重修,法门寺塔在安奉佛舍利的方式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最可值得注意的变化有三:一是将贞观五年的单层木塔变身为后世记载所称的“唐四层木塔”;二是法门寺开始用九重金银棺椁(宝函)安奉舍利;三是法门寺塔下新筑安奉佛骨舍利的石室(地宫)。 
   
  根据现有各种资料,专家发现唐朝至宋金时期的法门寺塔共经历了五次较大规模的修建,只有唐高宗时期符合修建四层木塔的条件。史载,法门寺塔的第一次修建发生在前述太宗贞观年间,第二次即高宗显庆年间,第三次在肃宗上元年间,第四次则在懿宗咸通年间,第五次则是五代初年秦王李茂贞割据关中时重修。 
   
  李发良分析,贞观年间第一次以重建宝塔为主;第三次据大历张彧撰《大唐圣朝无忧王寺大圣真身宝塔碑铭》,“顷寺之门楼及钟、经等阁及东西行廊,星霜殆改,罔克厥构”,故以维修殿堂为主;第四次以恢复“武宗毁佛”时损毁建筑为主;第五次重修,据《大唐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记》:“天复元年,施相轮、塔心樘柱方一条;天复二十年庚辰至壬午岁修塔上层绿琉璃硧瓦,穷华极丽”。 
   
  李发良说,唐高宗朝开塔供奉佛骨舍利不同于唐初由地方官岐州刺史主持其事,而是唐高宗李治直接部署内道场僧实施的。即使在唐高宗朝之后,武则天、中宗、玄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僖宗诸朝基本遵循“三十年一开塔”的传统,屡屡迎奉佛指舍利并充修塔寺,但高宗朝修建的四层木塔并没有发生实质上的改变。这在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金代法门寺诗刻以及清《扶风县志》中,仍称“唐四层木塔”也是证明。

(责任编辑:admin)